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专家共识|元奥科普

2025-04-28

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。中国成年居民超重/肥胖率超过50%,6~17岁青少年超重率高达19%。肥胖不仅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风险,还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。传统减重方法如饮食控制、运动和药物虽有一定效果,但存在依从性差、副作用多等问题。近年来,肠道微生态治疗异军突起,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。

2025年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》发布的《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专家共识》(以下简称《共识》),系统阐述了益生菌、益生元、合生元、菌群移植(FMT)、后生元及工程菌在肥胖治疗中的科学证据与临床应用。本文将结合《共识》内容,解读肠道菌群如何成为对抗肥胖的“新武器”。

图片

01

肠道菌群:人体的“第二基因组”

肠道菌群由数万亿微生物组成,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,参与营养代谢、免疫调节、能量平衡等过程。研究发现,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,有害菌增多,而有益菌减少。这种失衡可能导致能量吸收增加、炎症反应加剧和代谢紊乱。

《共识》指出,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(如补充益生菌、益生元等),可改善肥胖相关代谢指标,甚至逆转疾病进程。

02

六大微生态干预手段详解



1益生菌:补充“好菌”的直击疗法

定义与种类

益生菌是摄入足够数量后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。中国批准使用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、双歧杆菌、芽孢杆菌等7大类,其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应用最广。

作用机制

调节菌群结构:抑制有害菌生长,增加有益菌丰度。

改善代谢:降低血脂、血糖,减少炎症因子(如IL-6)。

增强屏障功能:修复肠道黏膜,减少“肠漏”导致的全身炎症。

临床证据

单一菌株:植物乳杆菌TCCC11824可显著降低肥胖患者体重、BMI和血脂水平。

多菌株组合:副干酪乳杆菌+植物乳杆菌的合生制剂(BN-202M)干预12周后,患者体脂率下降更显著。

注意事项

避免与抗生素同服,需间隔2~3小时。

优先选择多菌株制剂,协同效果更优。

推荐意见

益生菌在肥胖治疗中作用显著(证据等级2,强推荐);多菌株制剂疗效优于单一菌株(证据等级3,强推荐)。



2益生元:喂养好菌的幕后推手

定义与种类

益生元是选择性刺激有益菌生长的物质,如低聚果糖、菊粉、β-葡聚糖等。

作用机制

促进SCFAs生成:丁酸、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可调节食欲、增强饱腹感。

抑制脂肪吸收:β-低聚半乳糖(GOS)延缓高脂饮食小鼠体重增长。

临床证据

菊粉与运动结合可显著降低肥胖人群内脏脂肪。

果聚糖补充剂使健康成年人甜食摄入欲望降低,双歧杆菌增加3.8倍。

挑战

不同个体对益生元的反应差异大,需个性化配方。

推荐意见

益生元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饱腹感改善肥胖(证据等级2,强推荐)。



3合生元:1+1>2的协同作战

定义

合生元=益生菌+益生元,分为互补型(各自独立作用)和协同型(共同增强效果)。

分类

图片

临床优势

动物双歧杆菌+菊粉:减少腹部脂肪堆积。

副干酪乳杆菌+低聚糖:显著改善血脂和抗氧化指标。

推荐意见

合生元通过协同效应重塑菌群,疗效持久(证据等级2,强推荐)。



4FMT:重塑肠道微生态的终极武器

概念与适应症

FMT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,重建患者肠道微生态。适用于BMI≥28 kg/m²的肥胖患者,但需排除传染病、严重慢性病等禁忌症。

实施途径

口服胶囊:便捷、成本低,适合门诊患者。

鼻十二指肠管:保持菌群活性,需配合肠道灌洗。

结肠镜:侵入性强,适用于复杂病例。

疗效与风险

成功案例:单次FMT联合低纤维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。

安全性:常见副作用为腹痛、腹胀,感染风险极低(需严格筛查供体)。

推荐意见

FMT是治疗肥胖的有效手段(证据等级2,强推荐)。



5后生元:无活性的“菌群代谢战士”

定义

后生元是益生菌的代谢产物(如短链脂肪酸、细菌素),无需活菌即可发挥作用。

研究进展

灭活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可减少小鼠脂肪堆积。

丁酸盐补充剂使肥胖儿童BMI显著下降。

潜力与挑战

无需担心活菌定植问题,但个体差异大,需统一质量标准。

推荐意见

后生元是肥胖治疗的新方向(证据等级2,强推荐)。



6工程菌:定制化的菌群特种兵

定义

通过基因技术改造的益生菌,可增强定植能力或分泌特定代谢物。

研究突破

工程化大肠杆菌Nissle 1917可减轻小鼠肥胖。

未来或能设计出“减脂菌”,精准调节能量代谢。

挑战

安全性需严格验证,避免基因突变风险。

03

未来展望: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

尽管微生态治疗前景广阔,仍存在三大挑战:

个体化差异:需开发精准菌群检测技术,实现“一人一方案”。

长期安全性:FMT、工程菌的远期影响需更多数据支持。

联合疗法:微生态制剂与饮食、运动、药物的协同效应值得探索。

《共识》强调,未来需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,明确最佳剂量、疗程及适应人群,推动治疗规范化。

04

结语

肠道菌群治疗为肥胖症开辟了新路径,从“补充好菌”到“重塑生态”,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的力量。未来,随着研究深入,我们有望通过“菌群处方”实现更安全、持久的减重目标。健康之路,从“肠”计议!




参考文献:

[1]袁慧娟,杨俊朋,邓欣如,等.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专家共识[J].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,2025,39(03):193-202.DOI:10.13507/j.issn.1674-3474.2025.03.001.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