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“菌群搬家”:粪菌移植(FMT)能否成为克罗恩病治疗利器?

2025-02-13

克罗恩病(Crohn,CD)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,全消化道均可受累,它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的炎症性肠病(IBD),就像肠道内的一颗 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能引爆一系列痛苦。目前,克罗恩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,主流观点认为,它是遗传、免疫、环境、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 “联手” 导致的。由于病程反复,又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。

1.jpg

01
不死的癌症——克罗恩病


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2023 年研究报道,中国城镇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约为 0. 71/10 万,男性好发于 30~34 岁,女性好发于25~29岁[1] 。
克罗恩病的发病特点
克罗恩病的发病因素很多,包括遗传因素、免疫系统异常、环境因素、性别差异、年龄因素、微生物因素等。
02
肠道菌群,克罗恩病的幕后黑手


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被认为是克罗恩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。研究发现,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,有益菌减少,攻击性细菌增加。特别是非结核分枝杆菌(如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)与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有关[2,3]。
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,拟杆菌门较少,普雷沃氏菌属(Prevotella)减少或没有,放线菌(Actinobacteria)、变形菌(Proteobacteria)如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(Escherichia coli)和梭杆菌(Fusobacteria)的增多,而特定细菌种群如参与胆汁酸(BA)代谢的梭状芽孢杆菌、丁酸梭菌减少[4]。
IBD患者中肠道微生物和BAs的改变
BAs主要由肝脏代谢产生,其中95%在肝脏中继续循环再利用,其余5%则进入肝肠进行4-12次的循环。BAs已被证实对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至关重要,而肠道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BAs代谢途径改变其组成
肠道菌群调节BA在肝肠循环中的代谢
03
FMT登场:独特的治疗新思路


目前,克罗恩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抗生素、免疫调节剂等药物的治疗,肠道菌群移植(FMT)通俗来讲,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,通过特定方式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内,从而重建患者肠道菌群,实现疾病的诊治。可别小瞧了这粪便中的菌群,它们可是肠道微生态的“主力军”,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在进行粪菌移植时,首先要经过严格的供体筛选。供体必须是身体健康、无传染病史、生活习惯良好的人群,他们需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,包括血常规、生化指标、传染病筛查以及粪便检测等,只有各项指标合格者才能成为供体。接着,采集供体的新鲜粪便,在无菌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处理,一般会通过离心、过滤、稀释等精细步骤,去除杂质、有害菌以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,提取出富含有益菌的粪菌悬液。最后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选择合适的移植途径,常见的有肠镜下移植,将粪菌悬液精准注入患者结肠;还有经鼻肠管或胃镜,让菌液到达小肠部位;也有通过灌肠方式,使菌液作用于直肠或乙状结肠。整个过程看似简单,实则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控,确保安全有效。
2019年,国家《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将肠菌移植列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。并于2022年通过了《肠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》。
04
FMT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


1989 年 Borody 等首次报道 FMT 用于治疗 CD 患者[5],至今只有 30 余年历史。但FMT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。
1.临床缓解率77.8% FMT治疗克罗恩病效果显著
Suskind等运用FMT治疗9例儿童克罗恩病患者,效果显著,第2周时临床缓解率高达77.8%[6]。FMT后,5例患者主诉腹部疼痛,疼痛可能与FMT相关(4/5轻度腹痛),5例轻度腹胀可能与FMT相关,4例腹泻可能与FMT或FMT预处理有关。腹痛、腹胀和腹泻在48小时内恢复到基线或有所改善,一例患者出现轻微的FMT后胀气,一例患者出现轻度轻度鼻塞,这可能与手术无关,但更有可能
反映过敏反应。FMT后2周,9例患者中有7例临床缓解。
2.首例关于FMT治疗CD的随机对照研究
该研究为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,入组了17名使用皮质类固醇(40 mg/天≤剂量≤1 mg/kg/天)3周内获得临床缓解的CD患者(HBI<5),并随机接受FMT(n=8)或安慰剂(n=9)治疗,根据预定的时间表每周减少皮质类固醇10 mg,直到初始剂量的50%,然后再每周减少5mg,直到完全停止使用。进行了24周随访评估。FMT通过结肠镜进行移植,共移植50~100g肠菌,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。
剔除FMT失败的患者数据,第10周FMT组中FMT成功患者的无激素临床缓解率为100%,对照组为44.4%,p=0.04。
进行治疗后,FMT组的alpha多样性、beta多样性增加。FMT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趋向供体(p<0.01)。
3.联合治疗:1 + 1 > 2 的协同力量
在克罗恩病的治疗战场上,FMT与肠内营养(EN)的联合疗法正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综合治疗策略。
EN,也就是通过口服或管道将营养液注入患者胃肠道,为患者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。对于克罗恩病患者而言,它可不单单是补充营养这么简单。一方面,CD患者往往存在肠系膜脂肪聚集的情况,而EN能够显著降低这种脂肪聚集,恢复肠道膜脂肪形态,减少脂肪因子的释放,进而降低炎症水平,诱导疾病缓解;另一方面,食物中的某些抗原会激活免疫反应,破坏肠道黏膜,而EN通过避免这些有害食物成分的摄入,减少了食物抗原的暴露,阻止肠黏膜进一步受损,减少炎症因子产生以及肠菌群易位,打破疾病发展的恶性循环。同时,EN还能为肠粘膜提供充足营养,促进其修复,恢复屏障功能,避免肠上皮持续暴露于细菌抗原下,终止炎症反应的“瀑布效应”,并且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,能让肠道菌群组成趋向有益的改变。
当FMT与EN强强联合时,更是能发挥出1 + 1 > 2的协同效应。从临床研究来看,多项试验都证实了这一点。有研究[8]选取21例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中、重度活动期CD患者,先经中消化道行单次FMT治疗,1周后加用肠内营养维持治疗12周。结果显示,FMT治疗后1周的临床有效率达到76.2%,其中52.4%达临床缓解;而后续联合EN治疗12周后,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升至90.5%和76.2%,患者的HBI评分、C - 反应蛋白均下降,营养相关指标如体重、BMI、血红蛋白、白蛋白等都显著增加,且随访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。这表明FMT率先诱导CD患者临床症状缓解,如同吹响冲锋号角,之后EN进一步巩固阵地,诱导和维持患者的长期缓解,两者相辅相成,不仅能更有效地诱导和维持活动期CD的缓解,还能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,促进生长发育,为患者重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肠道菌群,全方位助力患者对抗病魔,也为克罗恩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希望之路,让我们看到多手段综合治疗在未来医学发展中的巨大潜力。
总之,随着微生物组学、基因测序技术、生物信息学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,我们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克罗恩病的治疗会更上一层楼,FMT有望为克罗恩病以及更多肠道相关疾病患者带来更为可靠、持久的治疗效果,让患者重拾健康,拥抱美好生活。
了解肠道菌群检测、移植及MDF,欢迎大家咨询~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